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4年)发表时间:2021-04-28 08:58 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4年) (2019年9月3日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改革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突破,健全体制机制、增强能力实力,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努力建设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红十字组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红十字事业的领导。自觉接受并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政治责任,更好地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所联系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人道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做好人道救助,积极开展人道服务,改善最易受损群体的生活境况。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找准工作切入口和着力点,充分发挥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破除思想观念障碍,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增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坚持依法治会、从严治会。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履职尽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章程,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监督检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4年,力争把中国红十字会建设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联系群众密切、作风扎实过硬、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科学,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红十字组织。 ——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促进救援队伍协同救援能力、救援物资保障能力以及信息化调度指挥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地市级以上和灾害多发的县市至少建立一支救援队伍,省级至少建立一个二级标准以上的备灾仓库。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有效提升。较2019年末,持证红十字救护员人数增加1500万人,救护知识普及人数增加5000万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增加300个。努力实现“红十字救护站”在有援建需求的4A级以上景区和马拉松赛事应急救护服务保障全覆盖。 ——人道救助能力实力显著提升。制定筹资发展战略规划,募集款物总额300亿元以上,制定重特大灾害应急人道资源动员预案。聚焦关爱生命与健康,增强救助实力,扩大救助规模。地市级以上红十字会至少成立一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造血干细胞捐献库容达到350万人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过300万,在各地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建设遗体和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 ——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依法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地市级全部理顺、县级基本理顺。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红十字基层组织达到15万个,会员达到2000万人,注册志愿者达到200万人。 ——在国际人道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民间外交渠道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体制机制更加高效透明规范。推进治理结构、人事制度、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综合监督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人道救援和服务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服务国家应急工作大局。积极参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提升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推动队伍管理、培训演练、救灾物资、应急响应等标准化建设,培育壮大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规范化管理,建立分区域、分灾种的应急响应机制,推广使用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 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健全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升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推进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继续打造集救护培训、安全体验、人道传播功能为一体的现场体验式培训基地。制订“红十字救护站”建设计划,推动共筹共建共管。加强与体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参与马拉松等重大运动赛事和活动应急救护服务保障,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应急救护服务保障工作。 大力实施人道救助工程,助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聚焦关爱生命与健康,继续实施“红十字天使计划”、“光明行”等人道救助项目,探索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有效方式。培育“红十字爱心相髓”品牌,建设世界一流骨髓库;培育“红十字生命接力”品牌,提高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积极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继续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兴办医疗、康复、养老等与红十字宗旨相符的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事务,有力促进民心相通。加强与国际红十字组织交流合作,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规则制定,扩大在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开展培训、举办论坛、参与会议等,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继续实施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计划,开展惠及当地民众的人道项目。健全对外人道援助机制,提升对外援助能力和水平。发挥地方红十字会地缘及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在防灾减灾、大病救助等方面的合作。发挥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作用,推进国际人道法的研究和传播工作。 (二)汇聚人道资源,提升社会力量动员能力 把面向社会募捐、汇聚社会爱心摆在工作突出位置,推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的筹资工作格局。强化筹资意识,创新筹资方式,拓宽筹资领域,策划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筹资项目和活动。提升互联网筹资水平,积极发展固定捐赠人,创设专项基金,探索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提升项目执行力,及时向捐赠人反馈项目执行进展,规范公开捐赠款物接收和使用情况。加强红十字基金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筹资主渠道作用。创新用人机制,充实专业人才,强化激励约束,建设专业化筹资工作队伍。争取党委政府对红十字会开展工作给予支持和资助,为红十字会依法履职提供必要保障。设计既便于政府购买又满足群众需求的人道服务项目,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事项。 (三)传播人道文化,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深入挖掘、广泛传播红十字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追求,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精心策划主题宣传、专题宣传,大力宣传红十字运动知识、特色工作、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创新传播方式方法,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增强红十字文化传播力。加强宣传队伍和阵地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整合宣传资源,形成统一规范的红十字宣传工作格局。 加强红十字运动研究。依托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组建理论研究专家队伍,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成立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会,总结工作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办好红十字国际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 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进校园。坚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层级学校,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开展防灾避险、自救互救以及预防艾滋病、预防近视、禁毒、不吸烟等生命健康教育。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少年提供道德实践平台,帮助其树立人道理念,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四)健全组织体系,增强联系和服务群众能力 坚定不移推进地市级和县级红十字会依法理顺管理体制,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按照“五有”标准,在乡镇、街道、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发展壮大会员、志愿者队伍,强化培训、激励、管理、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红十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强化阵地服务功能,建好用好“红十字服务站”、“红十字救护站”、“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等基层阵地,打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积极融入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参与途径和方法,建设服务城乡社区群众的“博爱家园”,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实施好与港澳红十字会的框架合作协议,推进互学互鉴、合作发展。扩大同台湾红十字组织的人道领域交流合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五)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组织活力 构建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要依法依章程按期换届,依法设立监事会,建立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决策、执行、监督制度机制。建立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和法律顾问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研究制定与红十字会法相配套的有关政策法规。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信息发布工作,建立完善综合监督体系。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运用协作联动方式,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工作机制,推动区域间红十字会协同发展,聚集起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官网、“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作用,推广使用应急指挥、灾害管理、财务信息和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等系统,着力打造“网上红十字会”,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衔接、高效互动。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强化服务意识,以扎实有效的人道服务工作,增强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六)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加强红十字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红十字系统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地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红十字会根据有关规定,经批准设立党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红十字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健全党委和政府对红十字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争取将红十字会党的建设纳入当地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政治坚定、本领过硬、敬业奉献、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干部队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能力水平,分层次开展轮训、多渠道培养锻炼,增强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狠抓落实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风险处置能力。勇于担当作为,增强责任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形成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保持清正廉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本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的共同职责。总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强化规划纲要的导向作用。地方红十字会要研究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分阶段分步骤做好组织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统筹协调推进 坚持全会一盘棋,统筹推进任务落实,形成落实规划的整体合力。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发挥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合作单位以及理事、会员、志愿者的重要作用。要做好宣传、沟通和服务工作,凝聚思想共识,汇聚智慧力量,促进事业发展。 (三)强化督促检查 要强化上级对下级红十字会的督促检查,跟踪规划纲要实施进度和效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协调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会将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